乐视马成功:人才生态化,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竞争


2016-09-08 10:40:07   来源:   点击:
一、这个时代最核心的逻辑是以用户为中心在生活中,假如有人希望改善睡眠,他可能花很多钱去买保健品。但是有了乐视电视,你会发现,很多节目都能帮助你睡眠,比如有人睡觉前必看一集乐视电视轮播台的《武林外传
一、这个时代最核心的逻辑是以用户为中心

 

在生活中,假如有人希望改善睡眠,他可能花很多钱去买保健品。但是有了乐视电视,你会发现,很多节目都能帮助你睡眠,比如有人睡觉前必看一集乐视电视轮播台的《武林外传》,带着微笑入睡。所以,有些人看节目不是为了追剧,而是为了让生活方式发生更好的改变。

 

在乐视的电视上,轮播台被YT(乐视员工对贾跃亭的称呼)认为最好的产品之一。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一个你所喜欢的影视内容。如果成为会员,还可以享受零广告插播的完整体验,用户的感受是非常愉快的。我曾经问过一个小女生,问她是怎样使用乐视电视的,她说,我回到家就会打开轮播台来播放《名侦探柯南》,然后静音。我问她,你静音的目的是什么?她说,我一个人在家里没有安全感,打开这个频道就会感觉非常放松。所以,乐视这种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它的开机率非常高,收视时间也特别长,实际上起到了一个高粘性入口的作用。

 

2015年4月14日,乐视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机。在我们做手机之前,内部反对的声音非常大,因为做电视相对容易,手机的科技含量更高,它实际上是多种硬件的集成在一个小空间里,其难度之大不难想象。但是当时,乐视没有能力收购一个手机品牌,所以只能自己做。YT坚持要做手机这个产品,他认为电视是一个家庭入口,手机是一个个人入口。

 

那么,乐视手机自推出以来,已经打破了很多记录,迅速成为了全球(销量)破500万、破1000万最快的手机品牌。根据最近的估算,这个数字应该已经刷新到了1500万。我们现在又把酷派手机与乐视生态进行了深度绑定,这样一来酷派的销量大概能达到2000-3000万,如果乐视+酷派进一步实现5000万部-6000万销量的话,乐视就可能成为前四、五名的手机服务商,那一定又是一个奇迹。大家想想,目前,小米的排名都被挤出前五了,而我们的手机才推出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参与了手机市场的充分竞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核心看重的是用户。

 

我曾经在京东工作过,对BAT比较熟,也因此理解了BAT是怎样干掉传统企业的。对用户来说,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了对海量商品的快速选择;对企业来说,互联网平台同样反馈给它不受时空限制的海量的用户,这实际上是BAT“插入”了传统企业和用户中间,互联网平台企业最终变成了离用户最近的一环。而传统企业失去了对用户需求的直接了解,慢慢地,它就不了解用户了。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如乐视这样的企业该怎么办?YT说,BAT是三座大山,压制着很多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使他们(的创业项目)只能面对三种命运:要么被干掉、要么被兼并、要么被参股。那么乐视一直在努力寻找第四条路,就是不靠BAT也能活得很好。但是,乐视的机会点在哪里呢?就是在BAT和用户之间依然存在空间,也有人把它定义为“场景”。当然,这个场景分为硬场景和软场景,乐视拥有硬件,侧重于硬场景,而BAT侧重于软场景,比如微信,或者各种生活场景APP等等。而事实上,所有的软件都要依附于硬件,硬场景是离用户最近的,是刚需入口。

 

所以,乐视是用互联网的方法做硬件。在达到一定用户数的情况下,比如家庭用户突破5000万,个人用户破亿,它就会迸发巨大的活力。同时,在未来,汽车是人们使用时长和频率最高的“第三空间”,将来BAT要想接触汽车用户、手机用户、电视用户,他可能也许有一日需要买乐视的流量——一切皆有可能。这个时代最核心的逻辑是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极致体验。如果用户乐于为你花时间,甚至离不开你,那么更多的资源自然会青睐于你。所以,乐视现在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以用户为核心的道路。

 

二、用未来定义未来,聚集多物种人才

 

乐视,贾跃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用未来定义未来”。乐视吸引了很多大咖的加盟。他们来乐视的时候,常常会提到他们原来所在的行业的做法,谈到他们的经验。有时候YT会点评,说这是在用过去定义未来,是在用现在定义未来,而我们应该一起用未来定义未来,这也是外界对乐视评价最多的话题。我们在考虑战略的时候,不太考虑竞争对手,因为竞争对手都在做“现在”,而我们更多是围绕用户未来场景构建极致体验,要围绕未来的场景做丰富的想象。

 

电视剧和电影是乐视最早投入的项目,体育生态也是从乐视网的体育频道内部创业出来的。现在,我们也在布局包括超级自行车、中超等与体育有关的项目,也在布局VR、地产、汽车等产业,还有我们的O2O。所以说,乐视生态是以整个用户为基础的,虽然看起来很杂乱没有边界,但其实都是围绕用户生活方式的极致完整体验在展开。

 

还有一句是“用未来定义现在”。在这一阶段我们开始寻找路径,这时候可以看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亚马逊是怎么做的,而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从未来定义现在的阶段我们要考虑的。乐视有很多部门在做工作规划的时候,都会提出“颠覆这个行业”,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你的存在要对这个行业升维做出贡献,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乐视这么多大咖在一起,还能够协同工作?因为主流做法是,集团公司找到各业务的带头人之后,为避免内耗而鼓励独自奔跑,要求彼此不要开会,也不要有任何关系,甚至业务都不要有交叉。但是乐视的模式则不同,我们每周一召开总裁会,这个会以前要开6个小时,现在压缩到4个多小时,所有的“老大”都聚在一起进行业务汇报和沟通协调。在这个会上,谁都不可以开手机,开手机要罚款1000块钱。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其他部门的业务与己无关,我为什么要硬着头皮听?最后大家发现这就是生态的魅力所在。比如一位汽车生态VP,几次会听下来,成了汽车圈里最懂电视剧,最懂互联网的人了。乐视的创新不是方法的创新,而是把多物种的人才聚在一起进行高频率的互动,创新自然就产生了。

 

乐视的高管,都不那么自负。有一篇文章写YT(贾跃亭),说“一方面直面行业质疑,四处树敌,带领乐视野蛮生长。另一方面他又为人低调、谦逊,通过绅士般的优雅领导力凝聚了各行业顶级专家。”他平时说话声音不高,和高管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有时候他也会被别人打断,虽然他还是想讲,但是如果别人的声音比他还大的时候,他就不讲了。我看他的表情也没有什么变化,很好奇地听对方讲,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外壳很柔软的人,能够不断吸收各种各样的不同声音。他自己不但学习能力超强,还鼓励所有高管都要不断学习。所以,乐视的高管群体注重学习和反思,都不太自负,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所以,乐视的思维就是大家都要学会面对未来,围绕用户去构想,而不是固守自己的经验。

 

那么,乐视的使命是什么呢?是对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我们的愿景其实不叫做互联网模式,而是叫互联网生态模式。在乐视看来,互联网+似乎是一个过渡产品,未来的终极产品很可能是互联网生态。现在乐视成立了互联网生态研究院,邀请更多的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一起参与。

 

三、归属于某一个生态成为生态企业,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的竞争

 

我把企业分为三个类型:一种是产品型公司,就是卖产品、提供服务的;第二种是平台型公司,这种公司没有产品,但是围绕用户提供终端服务,比如京东、天猫,只做平台;第三类是生态型公司。很多人加盟乐视的原因,无非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被YT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跟对人就是一切;还有一部分是为生态模式和生态理想所吸引,有种志同道合的共鸣感。我离开京东的时候,感觉自己靠在京东积累的经验应该可以在任何企业游刃有余,但是通过与乐视这种生态型公司的接触,感觉在未来,平台型模式过于单一,更为复杂的生态型公司才是趋势!只有经历了生态型公司的打磨,升维自己的商业思维,个人的职业生涯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我想,很多人也是为生态模式吸引来的。在未来,个体与企业的边界会慢慢打开,因此,未来的竞争可能不再是个人与个人的竞争,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生态与生态的竞争。对现在的企业而言,要么尽快创建一个自己的生态,要么归属于某一个生态,这样才可能适应未来的竞争。

 

乐视生态战略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构建垂直闭环生态链,有些类似于重度垂直的概念,比如乐视进入到汽车领域,不会像特斯拉那样只做品牌和研发,乐视还会做车联网,控股易到,包括做充电桩公司,分时租赁的零派乐享,几乎把这个链条都打通了。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你一块都没不好,做一串不是会更糟糕吗?乐视的逻辑是,你只有把这一串打通了,才可能围绕用户做极致体验。比如特斯拉,单点做得再好,但是他没有打通其他环节,比如在出行服务软件上,用户就无法体验到特斯拉的独特价值。但是,如果你的理念是围绕用户体验来进行的,那么自然会把整个链条都打通。

 

乐视进入到某一个生态,就会进行全产业链的打通。比如在体育方面,很多人认为乐视体育是做媒体的,但是乐视现在做赛事。乐视把五棵松体育馆更名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包括赞助运动队,还有运动智能硬件、自行车、相机等等。无关乎野心,而是要为用户创造极致体验,只有把这些串到一起才行,否则用户是感受不到极致体验的。比如乐视体育人正在对乐视体育生态中心进行改造,将来每个座位都是联网的。如果某一天,在五棵松体育馆会有一场球赛或者演出,那么用户就会收到通知,并且通过大数据,他可以知道自己喜欢的明星出现在某一位置的概率有多高,手机日历都会给出提示。这样就提高了用户在订票、选座时候的准确性。而目前对用户来说,售票的公司、场地的公司、球星的公司等等的信息都是割裂的。只有整个产业链条打通了,才可以围绕用户做极致的体验。乐视明明知道能力有限,但是再艰难,也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这是用户需要的。

 

乐视生态战略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构建横向开放的生态圈。在这之前,乐视还很弱小的时候,这条路是走不动的,因为还无法与BAT这样的公司进行PK。而我们现在在垂直领域做得很好,乐视手机、电视的销量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开放,乐视会吸引很多合作伙伴,最后搭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生态系统。

 

四、一路被嘲笑,却一直在颠覆别人

 

可以说,乐视今天的一切动作,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虽然一路被嘲笑,却一直在颠覆别人。视频网站出现伊始,几乎都是线上的,是由技术人员把线下的版权盗版上来,免费给用户看,收取其中的广告费。而乐视一上来就反其道而行之,愿意出钱买线上高清的版权。尽管大家都很奇怪,觉得别人完全不用花钱,为什么你非得花钱?YT设想的模式是,拥有高清版权,在线上收取会员费。所以当年,YT把市面上能买的版权几乎都买了下来。在2007年,政府开始介入,要求线上必须有版权大力保护版权。当各视频网站准备买版权的时候,发现版权早已被乐视买走了。所以乐视当时的盈利也是机缘巧合,版权分销赚了很多钱。

 

后来,当视频网站纷纷开始注重版权,乐视又开始进一步向上游购买小说版权。比如《太子妃升职记》,这是乐视N年前就买下的网络小说版权。因为有了小说版权,做剧本就几乎不用花钱了成本就大大降低。而当别人也开始注重线下小说版权的时候,乐视开始投资成立电视剧和电影公司,因为买版权永远不如自己做,美国的趋势也是这样。当线上的公司也开始买电影公司的时候,乐视又开始向硬件终端方向发展。

 

我们决定做电视的时候,恰逢传统电视在向智能方向走,但是带宽的速率却不太支持这个发展,加上当时世界上少有互联网公司做硬件的成功案例,所以外界99%的人都在嘲笑乐视。但是乐视“用未来定义未来”坚持做顶级的互联网电视,最后证明乐视电视颠覆了传统电视行业。

 

2014年,YT决定进军汽车产业。如果我们在乐视汽车上取得突破,那么就意味着中国从此也可以参与高端车自主研发,这会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命运。可以说未来大有可为。

 

汽车行业的人现在对乐视的做法还持观望态度,觉得我们的车还没出来,通过传播仿佛像做成了一样。但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玩法,通过传播拉动销售,进入用户的头脑份额,这也是乐视的特色。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如果没有传播,用户就会忘掉你。

 

四、用“高维打低维”去颠覆美国

 

2016年乐视生态的重点战略是全球化。乐视的全球化战略非常突然,之前一直做国内市场,突然之间就挺进了全球市场,而且是美国白人主流市场,不是美国的华人市场,或者郊区市场。那么乐视凭什么成功?我觉得是依靠“高维打低维”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模式。乐视有一种信念:乐视的生态模式一定会颠覆美国!YT在内部讲话中曾经保守地说:“如果失败,那么只能说乐视公司能力不行,而不是乐视的生态模式有问题,将来会有另一家公司用乐视的模式去颠覆美国。”

 

乐视的逻辑是这样的,用户价值第一,行业和社会价值第二,企业价值第三(含员工和股东价值)。YT在乐视进入美国的时候说,“美国的电视市场和手机市场,过去五年非常稳定,没有什么变化。越稳定的市场,越需要颠覆者的出现。美国没有这样的颠覆者,那我们乐视来当这个颠覆者,我们去颠覆美国!”,这就是乐视的逻辑。乐视的产品用户非常多,并且他们的体验很好,还会把乐视产品向他人推广,这说明乐视的产品本身是好的。Vizio电视是美国智能电视的顶级产品,把它收购后会为乐视大屏生态带来巨大价值,所以我们对进人美国主流市场越来越有信心。

 

乐视打造了两个节日,一个是“4•14”,一个是“9•19”。414更类似于新品发布会,而9•19是乐迷促销的节日。4•14当时定了20亿以上的目标,小米好像也定了20亿,最后的结果是,乐视23.2亿,小米18亿。乐视在这之前是买硬件送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的会员,现在则推出了“硬件免费日”。YT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从乐视的角度来看,硬件价值会越来越低,而硬件所附属的服务和体验会越来越高价值。但是,中国大陆的用户和美国、香港不太一样,中国的用户认为服务应该是免费的,他们更愿意在硬件上投资。那么,怎样改变这样的观念呢?YT提出,在4•14那天,用户买三年、五年会员,我们送给他一个硬件,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视。在优惠力度最强的时候,可以送出一台70寸的电视。中国的消费者明明觉得会员不值钱,但是因为我为会员标了价,而硬件是送的,最后的结果证明我们是成功的,很多用户都愿意买单。那么乐视的电视在配送过程中也受到了诟病,大家反馈说物流太慢。我想,这是因为乐视的供应链太新了,所以服务中会遇到问题,相信伴随着用户的吐槽和建议,乐视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会越来越完善。

 

乐视的“硬件免费”在最初也受到了一些手机厂家的批评,包括去年我们公布了手机出厂价,也招致了同行非议,因为很多竞争对手的渠道、价格都是不透明的,我们碰了这个行业里的“奶酪”,大家认为乐视是野蛮人。其实乐视的一切决策,都遵循了生态价值观的逻辑,就是用户第一,我们的做法,首先是要维护用户的核心利益,而不是赚钱的问题。我们也研究过,其实亚马逊是可以做免费硬件的,苹果也可以这么做,因为苹果的生态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他们都不做。我觉得他们的核心逻辑其实就是两点:要么是把企业价值置于用户价值之上,要么是把行业口碑置于用户之上。而乐视的逻辑永远是用户价值第一、行业社会价值第二,企业价值第三。我们宁愿为用户得罪行业,宁愿为用户牺牲企业利益。

 

乐视成立于2004年,与BAT、京东、360等互联网企业不同, YT更乐于分配股权,乐视目前已经把未来美国上市的LeEco 50%股份分配给乐视全员。最近YT还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进一步说,将来业务做得好,他愿意把自己持有的50%股份更多地分出来。乐视在引入外部资本时很谨慎,因为不愿意把更多的股份给到资本方,但是YT却愿意把利益分给创业的员工伙伴,因为正是这些乐视的创业者一起去创造乐视生态的辉煌!

http://www.duibiao.org/html/2015/benchmark_0316/285.html考察乐视生态

上一篇:乐视生态圈解读
下一篇:腾讯阿里乐视们造车,无非这四个套路

对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