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专题培训项目


2022-10-25 11:30:33   来源:   点击:
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专题培训项目培训背景2020年6月13日,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国有重点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明确
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专题培训项目

培训背景

2020年6月13日,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国有重点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作出部署安排。
《通知》明确提出,到2022年,国有重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文化更加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更加完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更加有效,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企业总体管理能力明显增强,部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资委提出,要综合分析世界一流企业的优秀实践,深入查找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持续加强企业管理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执行体系、评价体系等建设,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个方面。

培训目标

一、充分认识对标提升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对标提升行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本建设主力军的必然要求,作为“十四五”时期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抓手。
综合分析一流企业的优秀实践,聚焦企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和弱项,有效增强竞争实力,认真把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任务要求,将对标提升行动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紧研究部署推进。持续加强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执行体系、评价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及水平,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使国有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全国一流水平。
深刻认识当前复杂形势和不利因素,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发展,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切实发挥国有企业“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二、围绕重点领域分阶段扎实推进各项任务
重点围绕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个重点领域,聚焦“与谁对”、“对什么”、“怎么对”3个关键问题,科学制定本企业对标提升行动的具体目标、实施方案、工作清单和评价办法,并按研究部署、组织落实、深化评估3个阶段扎实推进。根据本企业对标提升行动的整体目标,统筹生产经营、相关改革措施落实等情况,研究提出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确保路径清晰、措施有力,渐次推进、有序实施。
三、准确把握对标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针对企业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不利地位等问题,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创新驱动的成长模式;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促进内部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
(二)完善人才引进及激励政策。针对高层次金融类、经营类、创新型人才引进困难,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明朗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企业各类人才培训制度,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企业后备人才队伍;完善薪酬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统筹运用多种中长期激励方式,积极探索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多种有效形式。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针对信息化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倾斜力度,为资金、设备和人力投入上提供保障;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购置符合当前阶段发展的设备,为信息化管理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加强大数据应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引入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并加大本单位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四)融入区域发展,坚持走出去。针对区域合作性不强,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进一步通过资源互补、业务联动,共同推动重点区域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省际毗邻区域建设、产业合作园区共建等;强化区域化经营,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构建更加适应国际化经营需要的管理机制,有序融入世界产业链和创新生态圈。
 

 
 培训设计

1、培养对象:
1)中央企业及所属企业的各级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2)地方国资委及监管企业的各级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2、服务架构:设置首席导师,课程导师,指导专家等专家团队。
3、讲师构成:相关部委专家、中央企业专家、院校教授
4、培养周期:设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课程。
5、培养模式:线上学习、面授学习、专题研讨等。
 
 
  
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主题 序号 课程 讲师
对标
方法论
1 《对治理指标的协同系统构建》 中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2 《对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的战略选择》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科技管理 1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与国产化运行机制》 中石化高级企业管理专家
2 《海康威视数字化转型案例分享》 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
组织管理 1 《以对标为抓手实现管理提升》 国家电投集团战略规划部
副主任
2 《组织行为及其创新的管理使命》 人大劳人院教授
人力资源
管理
1 《构建市场化激励机制,激发高管新动能》 中智咨询专家
2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业务战略伙伴》 前惠普中国执行副总裁
战略管理 1 《国企改革战略解读》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2 《战略管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管理系主任
运营管理 1 《投资运营》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2 《运营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风险管理 1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副局长
2 《公司治理与法律风险防范》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财务管理 1 《投资管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副教授
2 《新一轮国企改革与国资管理》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
信息化管理 1 《数字化战略与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副院长、教授
2 《企业信息化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部分培训讲师介绍

讲师1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媒体与互联网公司HRoot原董事长;中智大学创始人,博士,教授;中央企业智库副理事长、中国人才交流培训委员会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国家与组织治理10S协同模型”专题研究和开拓实践, 长期在省和中央机关从事大案要案查处、法规制定、政策研究、文件起草、干部培训工作。曾经担任中央机关处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等职。就制度理论、国家与企业治理、国有企业改革、金融风险管理等发表一系列文章、著作。
 
讲师2
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信息经济协会副理事长,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WTO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信息产业部信息资源管理项目专家组成员,教育部CALIS项目专家组成员,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加拿大加尔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Robert Gordon大学,泰国亚洲理工大学参与培训和做访问学者。
 
  
 
讲师3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企业管理高级专家,中国企业家协会高级咨询顾问。长期在中央企业从事企业改革管理工作,主持完成石油国际化战略、重大项目科技创新与国产化运行机制等专题研究,参与完成中央企业学习台塑合理化管理研究报告、世界一流企业标准研究、中央企业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融合研究、中央企业基层组织力提升等课题研究,主持起草多项中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总结推广企业精细管理和台塑合理化管理经验,编写出版企业管理案例等培训教材,有13项管理成果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奖,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管理创新奖和科技进步奖。
 
讲师4
工学学士,1996年7月-2016年9月,历任IBM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师、部门经理、总监、咨询服务合伙人、咨询服务高级合伙人、副总裁。2016年9月加入海康威视,历任副总裁,现任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
 
讲师5
国家电投集团战略规划部副主任
  
 
讲师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曾接受联合国(UNDP)奖学金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U.C.Berkely)人力资源研究所、商学院研究学习。许教授同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商学院、经管学院的EMBA、EDP客座教授。
 
讲师7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专家、人社部薪酬绩效经理课程培训讲师。曾为百余家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策划与咨询,研究领域涉及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中长期激励、员工发展与培训、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培训经验。
曾为多家集团企业、政府机构提供多次培训服务,累积大量企业内训及公开课培训经验。如中央国资委、四川国资委、山东国资委、广州国资委、珠海国资委、中石化集团、中海集团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宝钢集团、中国电子等。
 
 
 
讲师8
25年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5年为中国企业咨询服务经验。他曾在国家机关、国际著名外资企业担任高管职务。包括国家财政部人事司;瑞士汽巴嘉基制药(现为诺华制药)、美国通用、德国汉高、美国惠普、英国葛兰素史克等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等职位。
 
讲师9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央企业智库联盟秘书长
央视特约评论员、著名经济学家
 
讲师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系主任
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2007-至今)主要发起人之一,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战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年--),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2017年-),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2019年-)。
 
 
讲师11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兼任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
新华社经济管理智库特聘研究员
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中央电视台《央视财经评论》、金融街《首席说》、凤凰财经《国子策》、新浪财经《意见领袖》、第一财经、腾讯财经等媒体评论员。
 
讲师1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数字经济创新联合实验室副理事长
北京现代企业研究会会长
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
《数字经济评论》专家委员会主任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学杰出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高管教育(EE)“最佳教授”和“最受欢迎教授”
讲师13
毕业于湖南大学
中共党员、研究员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副局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讲师14
著名公司治理与法律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院博士、律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师15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兼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大学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投资管理等。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数十项国家部委或企业的研究课题,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多年在金融机构担任高管,现担任数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金融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讲师16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
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先后在国家计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国家经委法规局、国家体改委政策法规司工作。1994年9月至今在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工作,任室主任。发表各类文章约四百篇,出版新体制下的国资管理与国企改革、投资基金与基金投资等书籍约三十余部,在不同场合发表演讲或讲课约三百多场所,内容涉及体制改革、经济立法、企业并购、投融资制度等。
参与多部法律与政策文件的起草,主要包括政府采购法、中小企业法、投资基金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及证券法、公司法等。直接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修改工作。
在国企改革与有关国有经济、证券市场、私股权投资、投资基金、信托、合伙制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对若干经济与法律理论问题具有独到见解,不少言论与观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讲师17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派择科技-中国人民大学商业数据科学联合实验室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实战精英俱乐部主任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信息社会50人论坛评选2018年度“杰出学者”
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访谈
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基金获得者
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奖
 
讲师18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运营管理博士
国际运筹与管理科学学会(INFORMS)会员
国际生产与运营管理学会(POMS)会员
国家自然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MBA、清华、北大等院校总裁班主讲专家
199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船舶工程专业,1999年获华中理工大学制造工程硕士、博士,200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运营管理博士。作为创业元老曾任职于国内中国高端工业软件领导品牌、中国CAPP市场第一品牌——开目软件技术公司,从2005年开始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MBA项目中心副主任,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科研任务,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服务奖等荣誉。
 
 

上一篇:国有企业走进“双碳”新时代专题培训项目
下一篇:上海B站 Z世代员工的管理与发展

对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