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2024-02-29 10:19:59   来源:   点击:
管理层所需要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对高绩效的认知和肯定上的。其实,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和根据工作目标的要求确定管理工作,其中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需要管理者自己为他们的绩效确定高标准。

我们可以用两段话来概括“组织的精神”。第一段话是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的墓志铭:

这里长眠着一个人
他知道如何在其事业中
起用比自己更好的人

另外一段话则是为残疾人找工作而设计的口号:“重要的是能力,不是残疾。”目标管理告诉管理者应该做什么,通过工作的合理安排,管理者能顺利完成工作,但是组织精神却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有意愿完成工作。组织精神能唤醒员工内在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努力付出,决定了员工究竟会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


套句贝弗里奇爵士(Lord Beveridge)的话,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没有任何组织能完全依赖天才,天才总是非常罕见,而且不可预测。但是能不能让普通人展现超凡的绩效,激发每个人潜在的优点,并且运用这些优点,协助组织其他成员表现得更好,换句话说,能否取长补短,是组织的一大考验。


好的组织精神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因此,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优点——强调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必须不断改进团体的能力和绩效;把昨天的优良表现当作今天的最低要求,把昨天的卓越绩效视为今天的一般水准。


总而言之,良好组织精神真正的考验不在于“大家能否和睦相处”;强调的是绩效,而不是一致。“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不是根植于良好的工作绩效所带来的满足感与和谐合理的工作关系,那么其实只是脆弱的人际关系,会导致组织精神不良,不能促使员工成长,只会令他们顺从和退缩。


对组织精神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一味强调员工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长处,不正视员工的能力,只怪罪他们的无能。企业必须把焦点放在员工的长处上。


 
01、实践而非说教


组织精神良好,表示组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于个人投入努力的总和。显然,企业无法靠机械手段产生这样的结果。理论上,机械手段充其量只能完整无缺地保存能量,而不能创造能量。只有靠道德力量才有可能获得高于投入的产出。


为了在管理层中塑造良好的精神,必须依赖道德力量,强调优点,重视诚实正直,追求正义,在行为上树立高标准。


但是道德不等于说教。道德必须能够建立行为准则,才有意义。道德也不是告诫、说教或良好的愿望,重要的在于实践。的确,要达到效果,道德必须超然,独立于员工的能力和态度之外,是有形的行为,是每个人都看得到、可以实践和衡量的行为。


为了避免有人说我提倡伪善,我得事先声明,人类历史上所有曾经展现伟大精神的组织,都是借由实践而达成的。


因此,管理需要具体、有形而清楚的实践。在实际做法上必须强调优点,而非缺点;必须激发卓越的表现;必须说明组织的精神根植于道德,因此必须建立在诚实正直的品格上。


企业必须通过5方面的实践,才能确保正确的精神贯彻于整个管理组织中:
1.必须建立很高的绩效标准,不能宽容差的或平庸的表现,而且必须根据绩效,给予奖励。

2.每个管理职位本身必须有其价值,而不只是升迁的踏板。
3.必须建立合理而公平的升迁制度。
4.管理章程中必须清楚说明谁有权制定事关管理者命运的重要决定,管理者必须有向高层申诉的途径。
5.在任命管理者的时候,必须很清楚诚实正直的品格是对管理者的绝对要求,是管理者原本就需具备的特质,不能期待他升上管理职位后才开始培养这种特质。

02、安于平庸的危险


当管理者说:“在这里,你不可能发财,但也不会被解雇”时,对公司和组织精神的伤害,莫过于此。这种说法强调安于平庸,结果会养成官僚,变相惩罚了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企业家。这种心态不鼓励员工冒险犯错,导致员工不愿尝试新事物,既无法建立组织的精神——只有高绩效才能创造精神,也无法建立安全感。管理层所需要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对高绩效的认知和肯定上的。



因此,对管理人员的精神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有高绩效。管理者不应该被他人所督促,他们应该自己督促自己。其实,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和根据工作目标的要求确定管理工作,其中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需要管理者自己为他们的绩效确定高标准。


当管理者持续绩效不佳或表现平平时,公司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更遑论加以奖励了。公司不应该允许制定低目标或绩效总是不佳的管理者留在原来的岗位上,应该把他降到较低的岗位上或开除他,而不是把他“踢上楼去”。


这并不表示应该惩罚犯错的管理者。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越优秀的人才犯的错越多,因为他比较愿意尝试新事物。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更糟糕的是,没有犯过错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及早找出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但是,应该撤换持续绩效不佳或表现平平的员工,并不表示公司应该大开杀戒,无情地到处开除员工。公司对于长期效忠的员工负有强烈的道德责任。就像其他决策机制一样,企业的管理层在提拔一个人时,因自己犯下的错误,升了不该升的人,就不该为了他后来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的工作要求,而把他开除。公司或许不该完全怪罪这名表现不理想的员工,很可能经过几年后,工作的要求已经超越了他的能力。


举例来说,没多久以前,许多公司还认为稽核工作和资深会计差不多,今天他们却视稽核为重要决策功能,因此10年前胜任的稽核人员在今天的新观念下,可能变得能力不足、表现不佳,但是这不能完全归咎于他,而是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



当下属失败的原因显然出自管理上的失误时,就不应该将他解雇,但仍然应该把绩效不佳的人调离目前的工作岗位。这是管理者对企业应尽的责任,也是为了全体的士气和精神着想而必须做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表现优异的员工。这也是主管应该为绩效不佳的部属尽到的责任。由于能力不足而无法胜任工作,其实受创最深的还是员工自己。当员工绩效显示出有调整工作的必要性时,无论个人情况如何,管理者都必须痛下决心,采取行动。


至于是否应该继续雇用这名员工,考虑又完全不同。关于第一项决定的政策必须严格,关于第二项决定的政策却必须多一些体谅与宽容。坚持严格的标准能激励士气和绩效,但关于人的决定却必须尽可能考虑周全。


福特汽车公司的做法是很好的例子。当福特二世接班后,某个部门的9位主管全都无法胜任组织重整过程中创造的新职位。结果,公司没有指派任何一位主管到新职位上,反而在组织内部另外为他们找到能胜任的技术专家职位。福特公司原本可以辞退他们,因为他们都无法胜任管理工作。尤其在这种特殊状况下,新官上任后,当然自认有权展开大幅人事改革。然而,福特的新管理团队秉持的原则是,虽然不应该允许任何人未有上佳的表现而占有一个职位,但是,也不应该因为前领导层的错误而惩罚任何人。


福特汽车后来快速重整旗鼓,有很大部分要归功于高层严格遵守这个原则(附带说明一下,那9位主管中,有7个人后来在新职位上表现优异,其中一个人因为绩效卓越,而被擢升到比他最初的职位更重要的位子上。有两个人仍然表现不好:一个人被迫退休养老,另一个人则遭到解雇)。


在实务上,要兼顾对高绩效的坚持和对个人的关怀并不难。只要肯努力,再发挥一点想象力,几乎都一定能在组织中找到与个人能力相符的实际工作(而不是“制造出来的工作”)。我们经常听到的借口是:“我们根本动不了他;他在这里待太久了,不能随便把他开除。”这样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会伤害到管理者的绩效、士气以及他们对公司的尊敬。

 
03\什么人不应被任命担任管理工作


最好的做法未必能培育出正确的精神,除非每次管理层任命一个人担任管理工作时,都能证明对某人的任命是正确的。最终能证明管理层的真诚和认真的是毫不含糊地强调正直的品质,因为领导工作是通过品质才能贯彻实施的。



好的品质才会树立起好的榜样,人们才会去仿效。品质不是一个人所能获得的某种东西。如果他不将品质带到工作中,他就永远不会有这种品质。品质不是一个人能愚弄人们的某种东西。与他一块工作的人,尤其是他的下属,通过几周就知道他是否具有正直的品质。他们可以原谅一个人的许多东西:无能、无知、不牢靠,或行为粗鲁,但是,他们不会原谅他的不正直。他们也不会原谅高层管理者,因为他们任命了这个人。


可能我们难以给品质下个好定义,但是,缺乏正直的品质所构成的严重性,致使某人不适合担任管理职务则不难界定。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人们的弱点上,而不是人们的长处上,这个人绝不能被任命担任管理职务。一个人如果总是对别人的能力缺陷看得一清二楚,而对他们的能力却视而不见,将会破坏其企业的精神。当然,一个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地了解他的人员的局限所在,但是,他必须将这些看作对他们所能做的事的局限,看作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一种挑战。他必须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应懂得如何对其下属扬长避短。


如果一个人对“谁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比“什么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更感兴趣,这个人就不应予以提拔。将个人的因素置于工作的要求之上是一种堕落的表现,并且起着腐蚀的作用。打听“谁是正确的”会鼓励下属谨小慎微,或是玩弄权术。总之,它会鼓励人们一发现错事,便立即进行“掩盖”,而不是采取纠正的行动。


管理层不应该任命一个将才智看得比品德更重要的人,因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管理层也不应该提拔害怕其手下强过自己的人,因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管理层绝不应该将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高标准的人放到管理岗位上,因为这样做会造成人们轻视工作,轻视管理者的能力。


一个人可能知之不多,绩效不佳,缺乏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然而,作为管理者,他不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但是,如果他缺乏正直的品质(无论他知识多么渊博,多么聪明,多么成功),那么他就具有破坏的作用。他破坏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企业员工。他败坏组织精神,损害企业的绩效。



对于企业高层领导来说,尤其如此。因为组织精神是由最高管理层开创的。如果一个企业有良好风气,那是因为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风气良好。如果一个企业腐败,那是因为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腐败。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任命高层管理人员时,再怎么强调人的品德也不过分。事实上,除非管理层希望某个人的品质成为他的所有下属学习的典范,否则就不应该提拔这个人。

 


04\关于领导力


我们已经界定组织的目的为“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不过我们还没有讨论如何让平凡的人变成不平凡的人。换句话说,我们还没有讨论领导力的问题。



我是故意如此。领导力非常重要,领导力是无可替代的,但同时我们无法创造或提倡领导力,也无法教导或学习领导力。


在古希腊或古以色列关于领导力的论述中,作者已经充分说明了有关领导力的一切。然而经过了3000年的研究、告诫、约束和循循善诱,领导人才并没有显著增加,我们也没有比过去更懂得如何培养领导人才。


领导力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单单靠管理无法塑造领导,只能创造出有利于领导的潜在特质发挥的环境或抑制领导人才发挥潜能。由于领导人才过于稀有而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无法依赖领导人才来创造能让企业发挥生产力及凝聚力的企业精神。管理者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塑造组织精神,这些方法或许比较平凡无奇,效果也没有那么好,但至少是管理者可以掌握的方法。事实上,把焦点全部放在领导才能上,反而很容易在建立组织精神上毫无建树。


领导力需要看个人资质,而优秀的总工程师或总经理已经非常罕见,更遑论还要他们具备领导天分了。领导力还需要正确的基本态度,但是最难定义也最难改变的莫过于基本态度了。因此把领导力当作建立组织精神唯一的关键,结果往往一事无成。


但是,无论个人资质、个性或态度如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任务,虽然实践的过程可能单调乏味。实践不需要天分,只需要行动;重要的是做事,而不是讨论。


正确的实践应该要充分激发、肯定和运用管理团队的领导潜能,同时为正确的领导打好基础。领导力并不等于吸引人的个性,那只是煽动人心的行为;领导力也不是“结交朋友,影响他人”,那只是推销能力。真正的领导力能够提升个人愿景到更高的境界,提升个人绩效到更高的标准,锻炼一个人的性格,让他超越原来的限制。要为这样的领导奠定良好基础,必须先建立起健全的管理精神,在组织日常运作中确立严格的行为准则和职责,追求高绩效标准,并且尊重个人及其工作。有个储蓄银行的广告词对于领导也颇适用:希望不能使愿望成真,只有实实在在地去做,才能使希望成真。

上一篇:任正非:有时候必须像姚明一样蹲着说话
下一篇:董宇辉卖华为,一场直播卖1个亿

对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