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3-11-30 11:39:50   来源:王欣   点击:
半年内,郭士纳通过削减成本、调整结构,转变IBM当时的管理文化,明确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正是这十年,我见证了IBM在一位优秀的管理者的带领下从濒临破产到扭亏
 “管理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欣
 
“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科技、不是产品,也不是资本和人才,而是背后的管理文化。”鹏信咨询创始人、混序数字化部落创始人王欣接受采访时表示。
王欣从大学毕业开始就与管理结缘,一路见证了管理如何让濒临倒闭的企业重回巅峰,也在实践中证明了管理的力量,管理是推动业务增长的动力,是推动企业卓越成长的动能。
 
初识管理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本科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的王欣没有进入科技领域,却进入了一家合资饭店。令他颇感意外的是,看似简单的酒店服务工作,每年却要支付给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近100万美元的“管理费用”。这在当年每月工资300多元的王欣看来,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管理实在太值钱了。”这颠覆了他当时的认知。
 
王欣说,每当他发现无法理解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国际上优秀企业的做法,一定是自己的眼界和认知存在局限。他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份好奇心一直伴随着他后来的职业生涯。
 
回顾三十年前的那段经历,王欣不禁感概,那时他便与管理“一见钟情”。他发自内心地赞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发展中国家落后不是在“发展”上落后,而是在“管理”上落后。当然,他读到德鲁克这句话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蓝色巨人
 
1993年初,王欣遇到自己职业生涯里的第一次转折--加入IBM公司。那时,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信息技术”(IT)这个词,覆盖全球的互联网还没有诞生,手机还是“大哥大”(1G)的时代。然而,大学时代偶然读到的两本书《大趋势》和《第三次浪潮》,让王欣“看到”了未来:信息技术正在创造一个“新纪元”。这两本书中都多次提到IBM,作为一名在校生,他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会加入其中。但是,加入IBM后不久,王欣才知道IBM当时正处在破产的边缘!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1993年4月1日,郭士纳临危受命,从未掌管过科技企业的他“空降”到IBM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半年内,郭士纳通过削减成本、调整结构,转变IBM当时的管理文化,明确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之后一年内,IBM获得起死回生,由1993年亏损80亿美元,转变为1994年盈利30亿美元。
 
随后的十年中,郭士纳带领IBM重新成为全球IT行业的领导者,直至2003年他退休。在这十年中,王欣也从一名“销售培训生”成长为IBM中国公司部门总经理,亲身经历了IBM十年管理变革中的风风雨雨。他自己曾两三次将业绩不佳的销售团队带回到持续发展的正轨,同事们戏称他为“接盘侠”。
 
“正是这十年,我见证了IBM在一位优秀的管理者的带领下从濒临破产到扭亏为盈,走向辉煌。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管理的力量’,管理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杰出的人才因好的管理而汇聚,而后领先的技术、产品、服务等等才会层出不穷。”王欣告诉记者。
 
孤胆接盘
 
郭士纳退休的那一年的年底,王欣也离开IBM,加盟摩托罗拉,负责大中华区的对讲机业务,开始了新的冒险。他孤身一人空降进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通信行业,未从IBM带过去一兵一卒。记者问王欣,当时你为什么没带几个兄弟过去?王欣笑着说,“我想过,没人跟我去啊。2003年IBM公司如日中天,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谁跟我去卖对讲机啊。那可是二战前的技术。”记者问,那你为什么去?“我就是想试试,看看我是否能像郭士纳一样,脱离自己熟悉的行业和人脉,纯靠自己的‘管理能力’能否拯救一个部门的业务,甚至一家企业。”当时,摩托罗拉的对讲机业务在国内连续三年营业额下滑,王欣又一次当了“接盘侠”。
 
王欣依靠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迅速扭转了局面,2004年业务恢复两位数增长。在他看来,产品和技术可以迭代,但是管理文化是企业的基因,摩托罗拉是一家有着优秀基因的企业,他所做的只是将这些基因中优秀的部分激发出来。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里,王欣带领着摩托罗拉团队实现了营业额翻5倍、利润增长8倍的辉煌业绩。在此期间,他还拯救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合资企业,上海摩托罗拉通信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更重要的是,在他离开后,他培养的两个团队继续保持其业务高速成长长达三年之久。
 
王欣说,摩托罗拉的那段职业经历坚定了自己对“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感悟的信心,成为了他的“信念”。
 
追寻意义
 
2008年,王欣出任微软大中华区公共事业部总经理兼微软(中国)副总裁,负责政府、教育和医疗三大领域的业务,是过往担任这一职务最年轻的管理者。然而,王欣始终不能认同当时微软的管理文化,感觉无法融入当时的管理团队。两年之后,他离开了微软。直到今天他还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我赶上现任CEO纳德拉领导下的微软,或许我不会离开。王欣向记者推荐了纳德拉写的《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一书。他说,纳德拉正是从改变“管理文化”入手让微软重振雄风。
 
2010年,王欣徘徊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朋友劝他继续世界500强的高管生涯,毕竟他刚刚四十岁出头儿。惠普、埃森哲等非常优秀的公司也向他抛出橄榄枝。但是,王欣觉得自己接下来需要想清楚“人生下半场”到底要追求什么。他横下心决定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尝试各种不同的事情。同时,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他帮朋友做电影、做投资、做咨询、做教练,在多家培训机构授课,还接受一家国有企业的邀请担任战略发展顾问、出任上市公司董事。他发现自己追求的已不再是金钱,也不是名誉和地位,而是意义和价值。让他最开心的三件事:一是将“管理”作为一门学问去探索;二是结识有着同样志趣的朋友;三是帮助管理者实现他们心中的目标。于是,他谢绝了企业的聘请,踏上了管理教学和咨询的探索之路。
 
投身教育
 
2012年王欣正式加入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担任执行董事、院长。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是全球唯一的、由德鲁克先生及其家族授权的管理学院。作为一家民办非营利教育机构,学院以传播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学说为己任,致力于帮助中国的管理者和知识工作者学习并付诸实践。
 
在王欣看来,管理学的发展没有尽头,对管理的研究也没有尽头。二十余年全球企业、跨国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践,加上将近十年教学和咨询服务的积累,王欣对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记者询问接受过他辅导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他们都赞叹王欣独到的眼界和直指问题本质的能力。当记者进一步探寻背后的奥秘,王欣则谦逊地说,“我没有那么神,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远远超过我给他们的帮助。如果说过往的经历对我的帮助,我要感谢像IBM那样真正的全球化企业的管理文化。在我二十几岁初入职场的时候,我接受到了超越种族、国籍、性别、年龄、经验等等因素的接纳和尊重。那个时期IBM的管理文化塑造了我今天的价值观。千万别小看一家企业的管理文化,它往往会影响在这家企业工作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生。”
 
由此看来,每一家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所“学校”。正如德鲁克先生所期望的,如今“管理学”也已成为大家普遍公认的一门学问,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学科。经营管理者也正在成为像教师、医生、律师一样,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专业人士”。
 
创造未来
 
2017年末,在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工作五年后,王欣决定专注于“知识文明时代的组织与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于是,他开始创业。
 
在王欣看来,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迁徙,德鲁克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已经预言了这次“大迁徙”。这次迁徙的原动力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数字化技术”。然而,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革命”,而是一次重大的“管理升级”。王欣不喜欢用“管理革命”一词,他认为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创新迭代”,因此“升级”更为贴切。记者问,知识社会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应该是怎样的?王欣说,“我也不知道。我也刚刚开始探索。我觉得不应该是工业时代‘金字塔式’的,应该是‘生态网络’结构吧。组织更接近于‘生物体’,而非‘机器’。人也不应该再为组织‘活下去’而工作,被组织当作做大做强的‘工具’;相反,组织正在成为服务于人的‘平台’,为那些有创造力的人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这些都是些很不成熟的感觉,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读《大趋势》和《第三次浪潮》时候的感觉,远远地看着那浪过来,感觉一浪会高过一浪,很大很大的浪。”
 
2020年6月7日,王欣在公众号里宣布创立“混序·数字化部落”,一个汇聚数字化时代管理创新探索者的社群。这一天刚好是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的纪念日。王欣希望依托移动互联网突破地域、时空、种族、民族、国别、行业、职业等等的局限,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社群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交流学习,一起探索。
 
“我们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每个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看看我们手里的手机就知道了。没有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力合作,怎么能生产出手机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生产出一部手机,没有一个国家做得到。今天,全球化遇到了很多困难,而克服这些困难需要更加宽广的、更加深远的视野,需要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的管理创新。未来是我们在今天一起创造出来的。”王欣表示。

上一篇:华为高级副总裁、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 彭松 :培养ICT人才, 共赢智能未来
下一篇:任正非:关于战略观、世界观和科技观的企业经营智慧

对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