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学日本会走入的误区


2019-04-04 10:13:26   来源:   点击:
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伟事达中国私董会主席吴强都在日本。他在近日担任正和岛商学院导师期间,向学霸们分享了自己多年研究日本的心得。中国企业家学习日本一定会犯的3个错误是什么?日本何以成为今天的模样?

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伟事达中国私董会主席吴强都在日本。他在近日担任正和岛商学院导师期间,向学霸们分享了自己多年研究日本的心得。中国企业家学习日本一定会犯的3个错误是什么?日本何以成为今天的模样?学习日本的正确姿势又是什么?请看本文游学实录分享。

 

 

不要总想着学绝招

 

如果今天你请松井忠三先生(无印良品前社长)到公司去当顾问,让他告诉你怎么管理,他肯定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说,做了很长时间之后,你说怎么还不出绝招?他说,不就应该这么做吗?什么叫绝招?这是中日企业经营理念上很大的矛盾,我们老想等绝招,但是其实做好当下的小事就是绝招。

 

日本企业的战略着重于先判断未来三十年到五十年这个世界会出现什么变化,根据这个变化应该做怎样的调整,根据这个调整再做什么事,今天分享老师用几张幻灯片把他们的战略亲囊相授,这就是绝招。

 

你觉得是小事,日本人会告诉你到2050年日本的人口是多少?海外人口是多少?人口老龄化程度是多少?这个就是他们的战略绝招,我接触大部分的靠谱的日本企业,战略都是看三十年的。任何一家日本企业,都知道到2050年日本人口是8900万,老龄化的程度是65%。去无印良品交流的时候,无印良品老板告诉你,到2100年的时候,日本会有4500万人口,全球有一百亿人口,这个时候无印良品的生意格局应该怎么定位?日本企业的战略,对于人口趋势的变化、市场变化看的非常多。我看过很多日本大公司的战略只有几页纸,他们不会请咨询公司搞的天花乱坠,只基于未来人口统计学的变化做趋势判断。

 

日本人非常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好,这种把微小的事情做好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

 

做企业的人都能感觉到,中国人做企业和日本人做企业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日本人做事是每个流程都好一点点,整体就好很多;中国人则是每一个流程打一点折扣,最后就糟糕了。中国服务业做感觉为什么这么难,因为一个地方只要不盯着就打折扣,日本人是不盯着他也会做的很好,特别是没人盯着的时候,他会自己盯自己,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我觉得挺厉害。

 

我们这次在日本没有坐电车,如果坐地铁或者电车,在第一排可以看到驾驶室里有一些简单的仪表。每次车到站之后,司机会一个人东指一下,西看一下,自己说两句话,为什么这么做?他需要做确认,确认所有都是安全的才能进行下一个程序,因为没有人盯着他,所以自己要确认。作为中国人,你在旁边看着会觉得蛮奇怪的。日本人很注意对自己的监督,而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构架、有很牛的方法论,但是在日本学不到这些东西,他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你已经知道的。今天参访的全日空某种意义上给了我们绝招,为什么这么说?他所有的战略规划报告都给你看,绝招都在报告里,但是我们学的会吗?学不会。

 

学习日本企业的第一个误区是不要想学绝招。正和岛曾做过一个企业家最想学什么的调查,答案是新模式、新工具。我们中国人老想搞新模式、新工具,日本没有,日本书店里排名第一、永远摆在最好位置的管理书籍是德鲁克的。

 

日本在术方面没有太大的创新,PDCA学美国,全面质量管理也是学美国。但在道上面他们学中国,你问他道是什么?他们说的敬天爱人,也是学王阳明的。上次去跟无印良品现任董事长做过一次交流,有同学提问,能不能给中国企业家什么建议?他说,其实也没什么建议,我们也是学你们老祖宗,你们只要把老祖宗捡过来就够了。说的我们挺不好意思的。术没绝招,道也没绝招,我们都懂,就是做不到。

 

 

比素质更重要的是管理

 

 

国民的素质不同,日本人那么敬业,我们中国人不盯着就不行。这是一个误区,首先要知道日本人是怎么做到,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偷懒,日本人也有不盯着。虽然整体素养比我们好,从小的教育比我们好。但是日本人如果不管理一样会下滑。日本企业都非常强调管理。如果一个公司不具备管理状态一定不行,持续的二十年当中倒掉的企业很多。这一轮看的是幸存者,包括无印良品也是差一点破产。日本每过十年有一个整体零售行业的排名,十年一小变、三十年一大变。一个公司没有管理,即使有一群日本人也不行。

 

中国也有管的很好的公司,刚刚大家过来的时候看到有华为的广告,华为在日本是非常受尊重的一家公司,华为也是中国人的公司,为什么在日本就能得到尊重呢?他做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吗?其实不是。华为有管理状态,日本人经常嘴巴里说的一句话是:不具备管理状态。日本人比较喜欢说,应该具备的状态是什么?

 

在日本的方法里,非常简单的方法是“DST“,D:理想状态是什么;S:现状是什么;T:思考。理想现状是那样,现状是这样,那么想想应该做什么来弥补这个差异。这是日本人的管理逻辑,他们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

 

华为是一个具备管理状态的公司,中国公司只要具备管理状态一样做的很好,日本公司只要不具备管理状态一样做的差。不能说因为中国有这样那样的环境就没办法,为什么华为和中国很多优秀的公司可以在日本赢的尊重?无印良品带卖电冰箱、洗衣机,所有的家电是海尔,银座就有海尔的广告。家电城里,联想笔记本电脑占很大的位子。

 

日本是华为在海外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因为日本的主流电讯运营商完全认同华为,所以华为把西方品牌赶走了。而且我们看到,在路上只要打开无线WiFi,经常收到华为的连接器,华为在日本和苹果旗鼓相当。任正非有一句话特别靠谱,他说中国自然环境不好,所以我们建小区的时候要专门围一个围墙,外面的环境不好没关系,把里面的自然搞好。

 

在中国做企业,企业家除了让企业具备管理状态之外,还需要多做点工作,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小环境,中国企业难是难在这里。日本企业因为大环境好,土壤好,所以种东西好种,中国不好种,所以要把自己的土围起来,需要在这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华为花了时间,最后把土培养好以后,长出跟日本人一样的大树,一样参与国际竞争,而且拿到全球第一。

 

中国企业家只要在管理上认识到并不是环境不行就放弃,而是正是因为环境不行,更要多做事情,你就会脱颖而出。今天大家聊了经济型酒店的问题,经济型酒店不好做,正是因为大家都不好做,只要你稍微比其他人离日本的标准接近一点,你就能脱颖而出。

 

 

取其所长才是最终目的

 

很多企业家来日本之后各种挑毛病,这个地方也有垃圾、这个企业发展比较保守······任何国家都有不好的地方,日本没有必要和义务向我们证明他到处都好,我们是来学习的,应该多看好的地方,而不是带着挑剔的眼光看他是不是有不好的地方。

 

日本肯定有不好的地方,而且有大量不好的地方存在,日本人做事情有很多局限的地方,中国也有大气的地方,日本制度也有很多僵化不合理的地方。但如果你只看他不好的地方能得到什么?证明自己很牛还是证明中国很伟大?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吗?不是。去发现它好的地方才是我们来学习的目的,对不好的地方,我们用更多的宽容去宽容别人,然后更多学习好的地方,这才是这次学的目的。

 

这三个方面是中国企业来日本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跟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从事管理工作的中国人,也常在想这个国家为什么这么干净有序?人民为什么这么勤恳踏实?到底怎么来的,我们要一直深入追问和思考,日本人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整体去看一个事情的能力正是我们作为大陆国家的能力,大陆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人是精细,但学不来大气,但是我们往往大气有余精细不足,所以要把精细补过来。美国人大气和精细方面都做的很好,真正做起工作来也是艰苦奋斗,一丝不苟。中国企业家保留中国大气,再得到日本的精细,就能成为世界级企业家。

 

 

学习日本的正确姿势

 

我们学日本的确是很复杂的事情,我思考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大家彻底讲明白。我一年里有一百天在日本,跟日本企业界的交流挺多,我很多问题都还搞不明白,你们不能指望五六天能搞明白整个系统性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国内的问题抓住,碰到谁都就着问题跟他交流两下,你能学到点东西。

 

今天关于全日空和无印良品的讨论,其实对你的问题都是极有帮助的,是你问题80%的正解,日本人比较喜欢用一个词“正解”。今天的两个案例都能给你答案,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日本,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你要抓住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每天就这个问题争取机会提问和交流,不要扯远。这是我这几年来研究日本的一点点小小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正和岛商学院

 

作者/吴强

上一篇:任正非签发36号文:中基层干部要专业化、实战化,坚决祛除平庸干部和机关将军。
下一篇:什么是百度的OKR

对标考察
考察研学联系方式/参观预约申请
    • 联系电话:010-52463211
    • 联系手机:13661395399
    • 联系人:万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