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方面澄清被误读的"一带一路"


2015-06-12 10:22:44   来源:   点击:
如今,说起一带一路,似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三,但这其中却充斥着不少误读。不能正确认识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们首先面临的第一大风险。我们不能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否则,一带一路将会被引向另一条不确定的
如今,说起“一带一路”,似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三,但这其中却充斥着不少误读。不能正确认识“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们首先面临的第一大风险。我们不能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否则,“一带一路”将会被引向另一条不确定的路上去。据此,《国资报告》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李稻葵,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等多位专家学者,共论谁在误读“一带一路”?哪些方面正在被误读?希望消除误解,形成正论。
 

 

 

 

 

 
正论:中国并不是借此追求霸权。“一带一路”是中国的“第三次对外开放”。
1
 
误读:“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贾康:这里有一个冷战思维的误区。不是非要争得你输我赢、你死我活。
 
 
李稻葵:以为中国要搞霸权主义了,要搞超级大国了,这是重大误读。以为我们要搞殖民地了,搞卫星国,这也不对。我们不干涉别国内政,不扶持傀儡政府,不搞总督府。中国永远不称霸。
 
 
卢锋:这不是跟美国人对着干,可能有竞争,但这件事应该做,它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沿线国家利益,可能认识上有一些潜在的误区需要探讨。
 
 
魏建国:“一带一路”是中国的“第三次对外开放”。第一次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建立特区,第二次就是加入WTO,而第三次是建立在前两次基础上,层次、水平、质量、规模都更高的一次大开放。未来二三十年,我们可能都不会提出比这更大、更新的战略了。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石广生作为外经贸部部长,代表中国签署了入世议定书,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详解:“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并不追求霸权,其目标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追求平等互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一些国家对此的种种误读,与其说是认识上的谬妄,不如说更能映射出他们自身的恐慌情绪:害怕削弱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经过阿富汗的贸易和能源通道的作用;害怕中国要野心勃勃地恢复汉唐和明初的盛世,建立“中国人主导下的亚洲秩序”,而将美国排除在外;害怕中国剑指全球海上霸权;害怕中国会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更加强硬,认为中国会在印度洋地区对印度实施海上战略包围,并试图绕过马六甲海峡打造中国主导下的亚洲海上交通要道;害怕中国是在借“一带一路”推进“新殖民主义”,获取相关国家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还推断中国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顾当地的环境保护和民众福利,威胁相关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当年,西方列强为了倾销自己的工业产品、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强行要求别国开放门户,否则便以武力相加。他们很难理解中国就是要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
 
这些对“一带一路”的误读缺少理论和事实根据,充满了扭曲、攻击和诬蔑的“负能量”,为避免不明真相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受“蛊惑”而影响正确决策,中国必须用国家层面的外交智慧和技巧化解矛盾。
 
其实,如果西方放下敌意和戒备,会发现“一带一路”对中国和全世界而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儿——这是一个视野非常开阔的宏伟战略,是中国的“第三次对外开放”。
 
“这不是中国一厢情愿、单方面的战略,而是‘一带一路’沿线、沿边所有国家的战略对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政策沟通、道路相通、资金融通,然后是货物畅通,最后做到人心互通。一定要强调‘国之交、民相亲、利相融、心相通’。”魏建国对《国资报告》记者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的发布,“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和行动方案有了清晰、系统的阐述,减少了外界的疑虑和误读。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日前发布的报告就关注到了“一带一路”对于国内经济的双重目的,一是提振中国经济,减缓下行压力;二是带动发展中国的西部和南部的不发达省份,改善中国内部经济的融合,促进东西部地区平衡增长。这基本符合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初衷。
 
 
 
正论:“一带一路”不是政府单方面短期战略,也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长期战略,需要企业、市场、民间的力量去发展。
2
 
误读:沾上“一带一路”就能快速赚钱。
 
 
 
卢锋:企业不要以为有“一带一路”了,就能赚钱,这肯定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是很危险的。
 
 
李稻葵:“一带一路”是持久战,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推动的大发展战略。
 
 

冷战思维下的世界格局是封锁隔绝、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不是互利共赢。
 
 
详解:谭雅玲对《国资报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关于“一带一路”的话题十分热乎,政策决策与市场感觉处于蓬勃激昂的状态中,尤其是面对资金充足的流动性过剩局面,更多的期待在于短期收益率与回报率,进而热议点在于机会与条件。其实从“一带一路”战略角度看,这是我国一个长远的规划,未来不仅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甚至会一直延续到“十四五”规划之中,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短期结果。因此,市场与企业面对“一带一路”需要的是静心研究论证,合理涉足参与、积极进取行动,以各自优势与特性对接项目或参与合作。
 
李稻葵则通过《国资报告》提醒想要“走出去”的企业:“风险很大,我们认为国内成功一套,国外也应当成功,这不对。出去以后,风险非常多。而且虽然国外政府支持我们,但是国外利益相关者很多,社区的,教会的,部落的,不能说把政府搞定就行了,这是错误的。”
很多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有时候调查研究不够,决策武断,靠大领导拍板,要不就是高层审批动作慢,这都不对,应该是央企按市场原则集体决策。”李稻葵说。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有些对中国比较了解,经济发展的体制、格局和中国比较接近。中国的企业家去那里投资,相对比较顺利。而其他国家短期内对中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宗教、文化、历史的原因对中国可能有误解。李稻葵认为,这些国家,我们急不得,也不应该着急。要慢慢的从文化上、理念上以及人与人的交往中先增进了解,鼓励我们的居民去那里旅游,去那里学习,去那里访问,企业家去那里考察,条件成熟了再进行投资。
 
李稻葵说:“‘一带一路’需要发动市场的力量,我不认为中央政府,包括商务部或者发改委一家就能搞定‘一带一路’的投资基金和发展战略。真正的‘一带一路’发展必须靠企业家,结合各国的当地情况寻找商机和政府的政策配合,和政府融资的渠道相配合。这样一点一点的长期开发下去,靠企业家的力量、市场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去发展。”
 
 
 
正论:不只是能源合作,更不是“抢资源”,而是绿色通道。
3
 
误读:“一带一路”就是要保障中国的资源、能源供给。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既包括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同时也需要欧洲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市场先进理念,同时有繁荣的东北亚市场,比如日本、韩国,包括美国,这都是合作重点。
 
 

冷战思维下,企业的对外合作即便“情投意合”也难以成行。
 
 
详解:有些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要保障中国的资源、能源供给,确保稀缺性资源的战略安全,这种想法未免狭隘。
 
的确,丝路沿线国家大都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储备,如黑金(石油、煤炭)、蓝金(天然气)等,但是这些国家不喜欢“一谈生意就是资源、能源”,它们不希望成为“骑士的马”。
 
比如说,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没有石油、天然气,要跟它们合作,冲着石油、天然气去恐怕会出问题。这两个国家都是山地国家,有充足的水资源,但是水的利用率不到10%。而我们的西北五省恰恰也是缺水的地方。所以,要去那个地方合作,战略设想不能聚焦在石油和天然气上,要聚焦到水上。
 
而且,能源领域的合作牵涉面广,还包括基建、环境等一系列行业。作为一条绿色的通道,“一带一路”所秉持的合作共赢的精神也不允许企业只是攫取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近日召开的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会议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重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油气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正论:“一带一路”是让中国产能在全球重新布局,产能过剩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化解。
4
 
误读:“一带一路”是为了输出过剩产能。
 

 

 

李稻葵:一带一路”战略如果执行得好的话,确实能够让中国的产能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这是肯定的。但是这是一个大战略,仅仅理解为产能过剩需要缓解,这太误读了。实际上还不是误读,是“读小了”。
 

2014年02月23日,为防治大气污染,在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第二次周日行动中,唐山贝氏体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拆除一座35吨转炉。

 

 
详解:过分强调过剩产能并不理智,这只会让一些沿线国家听了难免产生反感。两国产业的合作是协商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这和这个产业是否在我国过剩并无必然关系。
 
以 钢铁为例。“一带一路”的沿岸国家大部分处在工业化前期,甚至尚未启动工业化。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密集批复的铁路项目有不少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加之未 来跨国项目的展开,对于钢铁消费会有很大带动。“一带一路”对于生产轨道钢、列车用钢的企业将有明显利好,如生产轨道钢的马钢和生产不锈钢的太钢、宝钢等 企业。
 
这对国内钢铁的用钢需求起到提振的作用。但与巨大的过剩产量相比,“一带一路”建设所增加的钢铁消费十分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此类问题。
 
冶金工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海明分析说,“一带一路”增加的投资和基建,只能在表象上缓解产能过剩的部分压力,根本问题在于钢铁行业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灵敏性欠缺。
 
 
 
正论:“一带一路”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是目标。
5
 
误读:“一带一路”是为了人民币国际化。
 
 

李稻葵:这是“读歪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经济、金融发展的后果,而不是目标,不能本末倒置。

 

 

 
详解:“一 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合作需要长期资本的服务,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开始输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到, 我国未来5年将有1000亿元人民币对外投资,如条件具备,这部分投资也可以以人民币直接投资。因此,这将有效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沿线国家的流动,加 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为支付和清算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提供了机会。
 

然 而,谭雅玲对《国资报告》记者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十分严峻的时期,实体经济严重不足,指标退化严重,“一带一路”的带动应促进实体经济。促进金融服务 于实体经济,并非简单的财富投机或盲目投资,更不应该为补亏而简单循环投入形成恶性循环,这将严重背离“一带一路”宗旨与原则。

 

 
 
正论:“一带一路”不是“大把撒钱”,不是援助,而是共享,这将远超花钱赚钱的境界。
6
 
误读:“一带一路”就是拿钱给周边国家花。
 
 
卢锋:新闻中提到的几百亿绝大部分都是一种项目的投资、工程的贷款,不是援助。
 
李稻葵:把“一带一路”理解成新一代的“援非项目”,这也是误读。确实“一带一路”有友好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周边国家“共享”。其内涵不是“花点钱”而已。如果从获得金融回报而言,与其共建“一带一路”,还不如投资苹果这类公司回报率高。“一带一路”远超这个境界。

 


这是当年“马歇尔计划”的一幅宣传海报,对战后欧洲的经济援助是其主要特色。

 

 

详解:“一 带一路”是全球参与共建的长期项目,坚持市场运作,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 用。“一带一路”建设的确要花钱修路,但这是与沿路各国协商共建,不是单方面援助、施舍行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问题,更是金融界的市场行为,决不是 “大跃进”运动。
 

 

 

正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概念,不是只有65个国家、18个省市,全球企业、基金都可参与。
7
 
误读:“一带一路”就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陆上的核心是中亚,海上的核心是东盟。
 

 

 

魏建国:在 国内,全国每个省市都有责任。国际上,也不是只有65个国家参与,只要是沿线、沿边的相关国家都可以参与。不仅仅是中国企业,更不仅仅是沿线65个国家的 企业,也欢迎欧美企业、全世界的企业参与,实现共赢、共谋、共建、共享。资金来源也不一定是“丝路基金”、亚投行,而是全球所有金融机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博鳌论坛上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详解: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只要致力于“一带一路”发展的,都是“一带一路”的国家。
 
而 说谁是核心国家也不妥当。比如,有的国家不是“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但却是影响这个地区的关键性国家,比如说美国,还有有资金、有技术的日本。而沿线 诸国中,影响一个地区的可能是它的邻国,如在中亚、俄罗斯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又如南亚的印度、中东欧的欧盟。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也不容小视。
 
“一带一路”要真正具有生命力,我们就要真正去了解每个国家、每个群体对中国的期望以及对我们的需求,要剖解每个与之有关的国家。
 
 
 
正论:“五通”首先是政策沟通,政策通了,才能在具体的事中交流合作,全方位打通。
8
 
误读:要致富,先修路。“一带一路”也是这个理,搞好交通就可以了。
 
 
“一带一路”目标要实现“五通”,交通只是其中之一,“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次符合民意民心的全方位交流和合作。
 

上合组织领导人会面
 
详解:卢锋对《国资报告》记者说,“一带一路的合作内涵,很多人就理解是修路,这是不对的。没有政策上的联通、发展规划的衔接,后面的便很难落实。中国故事不是派一个宣讲团天天去外面讲,而是要在一起做事情来学习借鉴。”
 
以 财税政策为例。财政部提出要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税总局表示,将积极研究和认真落实服务“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的 税收措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财政的钱可以花得很聪明,比如采用PPP模式加强公私合营、财政贴息等手段,撬动更多的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伟称。
 
 
 
正论:“一带一路”不只是顶层设计,是过去“走出去”的积累、提升、整合,也要靠地方和企业积极再创新。
9
 
误读:“一带一路”是中央政府的设计,所以中央政府要多给政策和资金,才能做好。
 
 
卢锋:为 什么“一带一路”威力这么大?这恰恰证明,“一带一路”不是突然从无到有地蹦出来的,而是建立在过去企业“走出去”积累的基础上,是把过去做的所有事情 “提升”、“整合”,形成一个更大的新时期的战略,这就是它最厉害的地方。如果完全凭主观设计,硬推的话,不是说没有效果,但肯定没有这么巨大的效果。所 以,它有顶层设计,但它是上下互动的。实际上原来有好多基础性的东西,跟顶层设计结合起来了,这也是最有中国威力的地方。
 
 
详解: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地方干部最后的总结往往惊人的相似:希望中央重视我们,给予特殊政策。
 
实际上,各省不能只顾“讨政策”,要有基层创新精神,要先做起来。
很多省定位自己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但是这类军事术语的本意是防御性的,不具开放性、包容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很多省忙着定位,争抢历史上谁是丝绸之路的真正起点。但竞争的关键是要有突破,即在今天,本省有哪些“错位竞争、不可替代”的丝路优势。
 
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中国企业对政府的大力扶持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感,从而忽视了自身努力,那么政府的政策支持或许并不能给他们带来预期的回报。
 

 

 

(来源:国资报告)

上一篇: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在证监会内部汇报讲座干货外漏
下一篇:创新杭州:阿里光环与被遮蔽的“浙大系”

对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