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郁亮带80人赴百度学习


2015-01-27 10:25:13   来源:   点击:
 自2013年以来,万科多次去互联网企业考察,一系列的考察中,万科了解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思维是渠道、生态体系,互联网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并且是工业时代的王者无法接受的,万科会考虑用移动互联

 自2013年以来,万科多次去互联网企业考察,一系列的考察中,万科了解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思维是渠道、生态体系”,“互联网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并且是工业时代的王者无法接受的,”万科会考虑“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改造万科”。其实对于万科而言,所有问题中最本质的还是在于万科如何从“卖房子”到让用户“用房子”。
 
  以下是万科考察百度的实录。
 
  片刻之后,百度副总裁朱光出现在台上,开始讲百度的历史与未来。
 
  说实话,笔者是技术白痴,基本上没听懂,只记得这么几句:
 
  百度名字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奠定百度技术基础的是李彦宏的“超链分析”,1999年获美国专利;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简单可依赖;
 
  百度最宝贵的是人才成长机制(他特意补充了一句“不是人才,是机制”)。
 
  当然,听不懂没关系,在笔者看来,众人热议、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对企业未必很重要,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企业经营中最有价值的工作往往没有新闻价值,或不能有新闻价值。当大家上百度网站不是为了查信息,而是测试网络通不通时,也就无须格外强调“简单可依赖”了。这类企业要做的不是酒,也不是糖,而是空气。
 
  朱光的演讲中,让笔者比较感兴趣的一张PPT说的是:百度也在转型。
 
  大意:PC时代,百度做的是连接人和信息,但在移动时代,百度要连接人和服务。
 
  如果此言不虚,百度与另外两家的边界将有一番拉锯战,回看BAT三家,腾讯的看家本领是连接人与人;阿里的看家本领是连接人与物;百度的看家本领是连接人与信息,目前的情况是,无论打车还是各类宝宝、支付工具,大家都想吃服务这块大蛋糕,但跳出自己的主场却绝非易事,为求速度,大家转而购买能力、流量或现成产品。在这一逻辑上,互联网公司与传统行业的区别,不在于学习曲线的有无,而在于学习曲线的斜率。互联网公司的高斜率、低试错成本,羡煞万科等传统行业公司。
 
  对于互联网三国杀,外行评论到此为止。略去技术细节,当天在场万科高管提问的焦点,是百度转型的动力与机制。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
回答问题的是中场赶到的李彦宏(上图右一),他一身IT男打扮,翻毛皮鞋、休闲裤,绿色毛衣甚是扎眼。回答起问题来反应极快——真人版的“百度知道”。笔者把当天的问答以最简形式整理如下:
 
  万科问:百度要创新时,如何从组织上搭建团队?
 
  李彦宏答:不会搭建创新部门或一套流程,靠文化。
 
  问:百度有100万美元的“百度最高奖”奖励创新。为什么中层以上不能参加?
 
  答:对于中高层,公司给他的已经足够多了。
 
  问:百度的盈利模式?
 
  答:广告模式。
 
  问:创新经常是破坏性的,新老业务会有冲突,有何机制扶植新业务?
 
  答:要转型,该牺牲的收益要牺牲,一定要有这个决心,未来的日子才会慢慢好过起来。当你真的信了你要鼓励的东西,执行起来并不难。很多时候摇摆并不是舍不得短期利益,关键在于你信不信。
 
  问:百度有战略办,最后决策是谁做的?
 
  答:大的决策还是我来做,战略办相当于参谋部。
 
  问:百度转型最难的是什么?
 
  答:转型最难的是不确定性,市场变化快。
 
  问:百度决策的基准出发点是什么?其中有多少与财务指标相关?
 
  答:我对收入、利润、未来三年的增长花的精力并不是很多,我最最关注的东西是我们的东西会不会被市场认可,比如昨天的移动搜索量、PC搜索量,团购流水……一旦你的东西被市场认可了,自然会有收入。
 
  问:百度对创新失败者的态度?
 
  答:创新成功有奖励,创新失败无惩罚。
 
  问:百度为何要“走出去”?
 
  答:从来没有觉得百度是一家只做中国市场的公司。
 
  问:Google曾用职业经理人主政,百度一直是你自己来做,其中的考虑?
 
  答:一个迅速变化的市场中,CEO最大的本事是对变化作出判断,但这正是职业经理人不擅长的。
 
  回答完这个问题,冷场片刻。当天的主持人、百度副总裁兼CEO助理梁志祥情商了得,反主为客,把上面几个问题攒成一团,回头抛给郁亮:万科转型中最大的挑战和转型的思路是什么呢?
 
  郁亮说,我们来百度,就是为找到那条路的。
 
  众人笑——只因说来话长。
 
  不过,郁亮说,一年前开始一连串的走访学习,给我们很多启发。
 
  这句话让笔者心念一动,作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死忠派,电脑里存有过去一年万科访学的所有文字,此刻翻开访问腾讯、小米和百度的记录回看,似乎妙处不在对方的回答,而在听众的问题:
 
  访腾讯问马化腾(2013年12月9日)
 
  问1:腾讯如何看未来住宅与互联网的结合?
 
  问2:如何看待微信与QQ的关系?
 
  问3:业界不少人称腾讯在模仿,腾讯对IT创新有何看法?
 
  问4:腾讯是否处于行业垄断地位?
 
  访小米问雷军(2014年2月11日)
 
  问1:怎么用互联网组成你的公司架构,包括战略和品牌?
 
  问2:小米是否只专注于硬件市场?
 
  问3:能否用互联网模式让粉丝做出一个文化综合体?
 
  问4:什么是你的对手绝对没有的?什么是对您的商业模式最大的威胁?
 
  问5:怎么看待未来各种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问6:将来小米肯定会长大,你在管理模式上有什么准备?
 
  访百度问李彦宏(2014年12月26日)
 
  提问高频词:“转型”、“创新”、“决策”。(详见上文)
 
  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自问。笔者不想在这里贸然演绎出什么结论,感兴趣的粉丝,可以与笔者在万周微信接着聊,直接回复后台即可。

上一篇:阿里金控版图渐显 互联网金融进入三国时代
下一篇:淘宝”假货“之争

对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