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制造:中国转型升级必经之路


2014-12-15 10:13:01   来源:   点击:
转型和升级,呼喊了多年,行动了数载,就是结果不很理想。面对无法呼吸的雾霾天,面对污染殆尽的江河湖泊,面对越来越多有害、有毒物质渗入庄稼地……国人终于知道,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头了,转型和升级必须

转型和升级,呼喊了多年,行动了数载,就是结果不很理想。

 

面对无法呼吸的雾霾天,面对污染殆尽的江河湖泊,面对越来越多有害、有毒物质渗入庄稼地……国人终于知道,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头了,转型和升级必须“壮士断臂”了。

 

认识空前统一了,这是好事,必须也应该感谢雾霾。但是,即使“万众一心”了,也不说明就可以立刻找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道路。

 

这不,听闻德国提出“工业4.0”,国人又激情四射起来,纷纷呼唤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各路专家更是纷纷建言献策,认定这就是中国转型升级的必由道路。

 

德国工业4.0是什么呢?

 

剥去“玄”的外衣,简单地说,德国工业4.0,只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中给自己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投入达2亿欧元,主要包括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看起来挺炫目,似乎从远处给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航向。其实不然,德国是谁?德国是欧洲最大制造业国家和全球制造业强国,“德国制造”代表着创新、质量与技术领先。我们呢?“中国制造”是赚尽了资源红利、人口红利和环境红利后的“价廉物美”,比较优势也正迅速丧失。如果此时追随德国倡导的“工业4.0”,并企求能够借此转型升级,这就犹如大学生们在谈论继续“硕博连读”还是先找一份更好工作时,小学生亟不可待也加入讨论一样。

 

不可以妄自菲薄,也不能够自高自大。

 

制造业是中国发展之本,立国之本。中国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中国制造”造出来的,中国13亿国人需要“中国制造”去保证就业,中国未来发展依然要仅仅依靠制造业,同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依然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中国脆弱的生存环境还正遭受“中国制造”的威胁肆虐。

 

那么,“中国制造”转型和升级从哪里“下手”呢?

 

如果还是陷入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转变的口号,或许永远不会得到现实条件下的真正答案。因为内需拉动和技术优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够实现。

 

虽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但如何才能够使市场资源配置更加有序和高效呢?如何获得市场资源高效有序配置后的新成本优势呢?又如何实现新成本优势下的“要素经济”向“效率经济”转变呢?

 

不谈论大道理。模拟一家传统造纸企业的“运营场景”,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如果能够实时了解造纸业上游原材料的木浆、草浆、麻浆、苇浆、蔗浆、竹浆、破布浆等价格变动及影响因素……

 

如果能够实时洞察全球宏观社会事件及自然事件,如智利强震影响、造纸强国芬兰罢工情况等对造纸业可能带来的影响……

 

如果能够实时洞悉造纸技术变革、产业发展趋势、龙头企业新动向、替代品市场增加速度、能源价格变动、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如果能够实时掌握全球纸品进出口情况、技术贸易壁垒动向、营销渠道变化情况、竞争对手的市场举措……

 

如果能够实时获悉市场份额增减情况、消费者的消费动向、各地纸品招投标情况、国内造纸产能变动情况、人口出生增减情况、学生失学率情况、节假日礼品销售情况……

 

如果能够了解国际特种纸价格上涨情况、阔叶浆新增产情况、针叶浆需求和木浆变动情况、自制浆比例高的公司变化情况、生物制浆法技术发展情况、化学浆比重变化情况、废纸回收利用率变化情况、林浆纸一体化变化情况……

 

如果能够了解美国、加拿大、芬兰、瑞典、挪威、新西兰和智利等国家和地区的纸浆产量情况……

……

 

很显然,如果一家传统造纸企业能够7*24实时掌握上述信息,并以此进行决策和运营,相信能耗一定大幅降低,效率一定大大提升,成本一定大大控制,优势一定充分体现……如此,“要素经济”就转变为“效率经济”了。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最大弊端,信息的充分流动是市场资源有序高效配置的基础。简单说,市场信息情报对称了,企业决策就智慧了,中国制造就变成“智慧制造”了,中国就可以上升到新成本优势下的“效率经济”了,中国转型和升级就有望了。对标管理

 

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信息来源、搜集、存储、挖掘、分析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数据搜集成本大大降低,数据价值不断增大,数据信息已经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的第四种核心竞争力,上面所描述的“场景”都不再是难事儿。

 

路就在脚下。问题是:认不认路,会不会走。

上一篇:华为成功登顶全球的背后:曾用5倍薪水差推倒劳动力市场的“柏林墙”
下一篇:万科核动力:合伙人制度5个要点

对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