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90岁反思:人生不是一条直线


2018-11-19 11:02:54   来源:   点击:
他曾是红塔集团董事长,一手缔造起商业帝国,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1994年,他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9年,他跌落人生谷底,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出狱后他开始承包荒
他曾是红塔集团董事长,一手缔造起商业帝国,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1994年,他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9年,他跌落人生谷底,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出狱后他开始承包荒山种橙,“褚橙”名噪一时。2014年,他荣获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

 

本文整理自褚时健与《中国青年报》的对谈。


 

 
 

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

实际不是这样

 

 

现在社会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我们开始时,眼前是一棵这么高的小树,还有满山红土。我开始也急,也想马上成林、马上有利润,种了两年树,还是满山红土。但是我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就有点耐心了。现实教育我们,果树每年只能长这么高,肥料、水源等问题都是原来想不到的,所以急不得。

 

 

 

 
 

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

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

 

 

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

 

困难多,搞好一点,信心就大一点,只有这样走,一步一步来。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上万吨就能赚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比如搞房地产。还有人靠亲戚、靠父母,现在财富很大,我也认识。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

 

很多人说我十二年来种橙子是“触底反弹”,跌得越低,反弹力就越大。

 

种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说,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但我看来,基础没打好,后头要吃亏。

 

一件事,一点不懂,我不敢干。我学了七八成,有七八成把握,才敢干。我考察了水果市场,外地运来的冰糖橙很贵,本地的便宜,但产量少。我就想,除了天灾,总能整成。

 

我们碰到过的难关,十几年没遇过。连续高温一个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面对高温,果园有水维持。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损失就大。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

 

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就像搞农业,如果你质量搞不好,经过一个周期,10元资产就变8元了。

 

 

 

 
 

总想找现成、找福气、靠大树,

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人生没有顶峰。我管玉溪卷烟厂时,有个主任问我:你是不是给国家利税交到50亿,就可以不干了?结果烟厂交到60亿元利税时,我对他说:“劲头比原来还大。”因为一个人做事,不是只为了吃穿。

 

这几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我说你们想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我80多岁,还在摸爬滚打。

 

我现在蹲下就站不起来了,但分枝、挂果的时候我都要去果园,坐在边上,让人扒开树叶露出果子给我看。

 

 

 

 
 

供求关系从来都是有松有紧,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

 

 

我们现在果园已经扩展到几万亩。到2020年,我们的果子产量能达到6万吨。我知道现在我们的橙子在市场上很好卖,听说有人拿它和当年的红塔山烟相提并论,都是紧俏商品。

 

我很高兴大家这么抬举,但是我思想上不敢轻飘飘。

 

头几年可能大家因为是我种的橙子,因为好奇心都买来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过得去,我相信买了几次人家就不买了。

 

我们卖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质不高,人家凭什么真金白银买你一个老头子的账?

 

所以我一直和孙辈还有作业长们说,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种好,每年多丰收点,味道更好一点,人家继续揣着钱等你的橙子,不然,人家的口水等着喷你。

 

现在整个新平县种冰糖橙的越来越多,差不多一年的总量要到200万吨去了。我们规模算大的,品质也算高的。但是,必须要看到,这个橙子过剩是必然会发生的。

 

供求关系从来都是有松有紧,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产品一过剩,首先来的就是降价,降到你的销售价是成本以下都会有可能。咋办?到那个时候,还是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竞争。

 

我如果质量好,其他人卖不完,我卖得完,另外我成本控制得好,别人亏着本卖,我还能赚到钱。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

 

 

我这个人,心里放不下事,也算是个急性子。

 

像2014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树,半夜四五点就睡不着了,起来翻书翻资料,第二天叫上司机去找专家,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我想着,我这么认真,果子的质量不会不好吧?

 

我一直和儿孙们强调,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对产品要认真,对周围的人也要认认真真。这些年我们的果子卖得好,除了我们产品过硬,周围人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像早几年我们果子不成熟,没有朋友的帮忙,销售会很成问题。

 

现在我们名声在外了,心里要知道感激,更要学会让大家利益都得到平衡。

 

我一直对和我打交道的合作伙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个心理,那就是怕亏了人家。这个习惯我一直都有。

 

做人做事要随时随地都在检查,做这件事我朋友亏了没有?

 

我一直经常提醒褚一斌,不要粗心大意,要经常想到身边跟着你的那几个人,诚诚恳恳和人家相处。我们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一点,我们就多照顾他们一点。

 

我们现在果园里的农户,在我们这里干活儿,我就希望他们比别的农户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我们的作业长,我也希望他们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新平的县长有一次听说我们作业长的待遇,很惊奇:“工资比我还高?!”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我能做到这两点,我这几十年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

 

回头看看,我这一路走来,没有白费精神。我办事认真,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在每一个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记号,我也没在工作上闹出什么大事故。

 

想到这些,我也就甘心了。

 

 

 

 
 

认定了要干的事,只想赢,不想输

 

 

很多年以来,不管干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干哪个行当,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些困难到最后还是解决了。

 

所以,人的信心很重要。如果我们接二连三地干不成事,那就没有信心了。

 

我在74、75岁时怎么想起来搞这个苦差事(种植褚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因为我们的处境,我的生活来源没有办法(保障),我只有一条出路,必须要搞成功。

 

我从小就闲不住,爬高上低的,我这个房子一天上去八回,下去八回,时间还打发不了,总得有点事情做。

 

这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认定了要干的事,只想赢,不想输。

 

延伸阅读


 

褚时健:从“中国烟王”到“中国橙王”

 

在1990年代,褚时健带领的玉溪烟厂年创利税近200亿元,这样的税收贡献放在今天也同样可称为天文数字。

 

而后,广为传颂的褚橙故事,为这段悲情岁月映照出了最绚烂的夕阳。

 

从“中国烟王”到“中国橙王”,在如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一样,却在中国前无古人地两次登上人生巅峰后,这位老人却显得平静、淡定。这样厚重的人生历程,有理由让我们重新梳理、深入解读,供读者细细品味。

 

 

 

 

1

 

知天命而创大运

 

1979年,已经51岁的褚时健被派到云南玉溪卷烟厂“救火”。

 

几番回合后,褚时健还是选择了去玉溪卷烟厂。这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弯。

 

那时国企改革步伐开始加快推进。扭转玉溪卷烟厂颓势,势在必行。

 

尤其是,作为当时的决策者,褚时健以少有的胆量和气魄到国外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持续几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并且在国内创新出外包经营思路,使破旧的小厂在生产规模、技术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上均跨上新的台阶,而使得“红塔山”在1988年时已成为最走俏的卷烟产品,而玉溪卷烟厂也一跃成为国内卷烟业老大。

 

就在褚时健红遍全国,走到人生巅峰时,为国家创造巨额税收的他,却在1996年被送上了被告席。

 

“大概盛极必衰,我其实也还是天真了。”他事后反思道。

 

在监狱服刑一段时间后,褚时健因为有立功表现被减刑至17年。2001年5月,他因糖尿病严重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并被限制活动在老家哀牢山一带。

 

他的人生似乎燃起一丝新的希望。

 

2

 

超高龄再创业

 

褚时健回到家中休养一段时间后,他还是闲不住,琢磨着“总要做点什么”。思来想去,和老伴多次商量过后,褚时健最终把心思锁定了在狱中和弟弟谈及的冰糖橙上。种植农作物,可不是简单的事,劳神又费力,并且需要长期投入。

 

“橙子在水果里味道营养都好,但并没有太普及。如果种出一个好的品种来,对市场来说是件好事。”褚时健决定:要种就种好东西。

 

他的种植计划是:高品质、大规模。

 

2002年,已74岁的褚时健向朋友陆续借到1000多万元,包下哀牢山上2400亩荒地,和老伴马静芬一起进山、开荒。对于74岁高龄的褚时健来说,这无异于征服了“红塔山”之后,又要征服另一座真正的大山。谁能保证一定会成功?

 

这一年,褚时健成立了新平金泰果品公司,并为要种植的冰糖橙取名“云冠”。公司法人、董事长、总经理均由马静芬担任,而他自己因身份所限,仅以“顾问”挂名。实际上,褚时健是真正的“操盘手”,这样的事他要亲力亲为。

 

 

 

 

3

 

用工业化思维种

 

一个核心的问题:2400亩的荒山如何种出好橙子,如何管理?

 

这一次,他决定如法炮制,采用工业的方式来种橙:一改农业过往粗放的种植方式,请来专业种植人才,对土壤结构、种植周期、植物方式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量化。量化思维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标准化思维。

 

刚开始,农户一度罢工。

 

但褚时健采取的措施是:培训+奖惩。一方面培训农户们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操作能力,同时强化作业长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明晰的奖惩制度。

 

2007年前,褚时健针对农户,采取的薪酬制度是每月固定工资加奖金,同时还提供水电沼气、厨房厕所一应具全的住房。

 

2007年后,果园大量的树开始结果,收获量达2000多吨后。褚时健又采取另一种薪酬制度:每人每月按时领到2000元借发工资。到年底果子收获后,按农户交出的橙子的总量和等级两个标准算出收入总量,刨除借发工资,剩下的发给农户。这是人员稳定的最大保证,要知道农民随时把自己处于“移动”的状态,哪儿挣钱就去哪儿。第一年,褚时健就遇到了不少不打招呼就全铺盖卷走人的情况。

 

在收入高低的比较下,农户们都愿意做到高产量、高品质,而且唯一的方法就是:按照褚老板严格、精细的生产制度来办。

 

4

 

用减法计算出来的利润

 

做农业,要有经营意识和科学技术,才能创造出更可观的价值。

 

从投入到产出,褚时健的脑子里早已形成一套清晰的逻辑:“搞商品生产要计算仔细,干事情要有效益。”这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到农场学做烧酒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思维习惯。

 

2008年那年,湖南、江西等冰糖橙原产地遭遇雪灾。褚时健当年就有一个预判:冰糖橙丰产地一旦受灾,就会影响未来几年冰糖橙的市场供需。

 

而前几年他的果园建成初期,不仅种下了冰糖橙,还种下了5万棵温州蜜柑。2009年,褚时健果断把已种下六七年的5万棵温州蜜柑全部砍掉,改种冰糖橙。让果农们“肝肠寸断”的决定,最后竟实现了大丰收:总产量达4000吨,公司盈利破千万元。从2006年到2013年,橙子平均每年有1.37千吨的增长量;到了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亿多元,纯利润7000多万元。

 

 

 

但是在2015年,橙子出现了个头小、皮色不均、口感酸、坏果率高等质量不佳现象。反应到市场上,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褚时健为此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并提出了对质量、途径、品牌等的具体改善办法。第二年,断然砍掉了3.7万棵树。

 

为了结出更高品质的橙子,他把当年在玉溪卷烟厂打造的质量观再次用到种植上。亲自设计出甜酸比24:1的口味,与其他偏酸口味的外国橙形成鲜明的区别。由于成色姣好、酸甜适口,每斤12元左右的“褚橙”,比市场价格贵出许多,反而供不应求。

 

5

 

当精神嫁接上时代

 

 “褚橙”大火,最初是在互联网上。

 

2012年11月,在褚时健的外孙女婿李亚鑫的操办下,他们的橙子借助一家电商平台销售,上线头一天就在北京创下了销售1500箱、超过7吨的惊人纪录。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正认识、敬佩褚时健这个被主流淡忘多年的“历史人物”,也因此,不计其数的企业家、学者、媒体开始重新涌向哀牢山,探底他的商业秘籍。

 

这几年,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褚橙”每年冬天一上市,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被抢售一空,“一果难求”。

 

褚时健的一生绝对“传奇”。而这一回,则完全体现了他与时俱进的思想。一开始对于网上销售,褚时健有些迟疑,但他还是同意“可以试试”。

 

2018年1月17日,“褚橙”庄园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儿子褚一斌出任公司总经理,褚时健任董事长。看起来,在商海大潮中叱咤一生的褚时健,可以卸下重重的担子了。

上一篇:阿里CEO张勇的双11总结:企业如何用好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
下一篇:华为、小米人才管理带来的启示

对标考察
考察研学联系方式/参观预约申请
    • 联系电话:010-52463211
    • 联系手机:13661395399
    • 联系人:万斌老师